這是我第幾次登上軍艦岩了呢?這條路線喚起我的種種記憶,雖然沒有像拉奇那樣夜宿軍艦岩的熱血之事,但我獨自在雨中奔下丹鳳山的畫面歷歷在目。
以往登軍艦岩都是從陽明大學校內起登,這回我們走不同路線,沿著陽明大學後方的稜線而行。即使是在同個區域,對自然和歷史獲得的新認識也超出了我的預期。
我們一路經過奇岩山、唭哩岸山,看到路徑上滿是奇形怪狀的岩石,越來越大且富有紋路,怪不得這裡地名被稱作「奇岩」。地質系的 Sam 解釋説,這是「木山層」的沈積岩,與基隆的外木山屬於同一層。事實上,這一帶從前就以出產「唭哩岸石」知名,從清代、日治一直到民國,這裡都有岩礦場。我們在路徑上都還能看到當時礦場的遺跡,以及地上遍佈遺留的紅磚。
打開魯地圖,也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歷史地標。
我們找到地圖上標示的「1654 年荷蘭號圖根點」,據說這是荷治時期繪製堡圖所遺留;但也有一說,那是後來採礦時期所遺留。是也罷,不是也罷,荷蘭人的足跡確實踏過此地,足以緬懷歷史。
來到丹鳳山,有一片日治時期佛教遺跡,山巖供奉著弘法大師以及不動明王。樸素莊嚴的模樣,還有日式的石燈,與在日本看到的佛寺無異。
在路徑旁,有一塊石頭刻著: 「台湾よ永に幸なれ」(台灣呀,要永遠幸福喔。) 收到這跨越時代的祝福,我們滿懷收穫下山。
【路線資訊】
- 路程約 4 公里,需 2 ~ 3 小時。
- 全程平緩好走,僅少數路段遇雨易濕滑。
- 奇岩山至唭哩岸山間可見岩場遺構。
- 丹鳳山旁有日治時期闢建之佛教真言宗歷史建築群。
- 參考行跡:https://reurl.cc/e8lA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