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儲存!

《步道學》之手作步道實作

by

這兩個月來,我和拉奇每週都有個固定行程,就是參與臺灣千里步道協會的《步道學》課程。在經歷了六堂課、以及兩次戶外走讀實作後,課程也已經進入尾聲。

這期間感謝講師群,安排了涵蓋自然環境、人文歷史、手作步道等面向的演講,不只對步道本身有全方位介紹,也讓人認識到規劃和維護步道牽涉到既廣且深的知識。

為什麼手作步道要叫做「手作」步道呢?

跟以往臺灣工程發包式的工法不同,手作步道講求的是可以由社區或志工運用簡單的工具和材料即時維護,並且排除狀況。

上週日,我們和步道師們一起到仙跡岩施作。平常登山時,我們受惠於維護良善的步道,這次我們則是來解決步道的問題。從觀察環境因子,到構想解決方案,一邊動手做一邊調整。正好最近臺北遭逢連續下雨的天氣,更可以看出平常不易觀察的積水問題。

從認識器具,到鋸木頭、打樁、挖土、鋪石、夯實,無一不耗體力。沒想到短短幾階,三秒鐘的路程,我們得施工五個小時!雖然一整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痛,但是經過這次維護以後,步道又可以使用好長一陣子了!

真的很有成就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