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路上相遇:核桃裡的小拉奇
原本是沒有打算要談自己的,因為我爬山的生涯究竟從何而起,已經無從考證了。從記憶已經模糊的小時候開始,我就經常獨自跑去省議會的後山,車籠埔的森林,竹子坑的溪邊,或是更原始,連名稱都說不出來的地方探險。稍微長大一點以後,因為熱衷天文的關係,我也造訪過許許多多高海拔山區。
所以老實說,我連自己第一座百岳究竟是哪一顆,都已經沒印象了。
第一次有留下紀錄的爬山,是 2006 年生日時到大坑步道健行。
當時要靠大眾運輸到大坑爬山還是相當挑戰的事情,只能從台中火車站搭一路班次相當稀少的公車。我和另一位住在南屯的好友約好一早先在火車站碰面,由於是冬天的關係,走出家門的時候天色都還沒亮。
那時候想要爬山,不像現在有方便的健行筆記、電子地圖和數位軌跡可以參考,沒有智慧型手機能夠隨時定位,甚至連擁有手機的學生都還只是少數。唯一能夠依賴的是為數不多的無名小站文章,以及現場的登山路線圖與指標。爬山對我來說還像是一場純粹的探索,不知道會去到哪裡,不曉得會看見什麼風景,有時候連需要走多久都非常難拿捏。
開始比較頻繁爬山,大約是從 2010 年開始,當時剛和幾位朋友剛從大學宿舍搬到校外,所以經常跟他們借機車到處跑。
外宿那兩年,其實也是課業最繁重的時候,經常為了交作業或報告通宵到天亮。有一次熬夜解相對論題目時,我跟一位朋友說,如果天亮前順利解出來,我就放自己一天假去走騎龍古道,從這次之後,我經常在有相對論課的清晨跑進山裡。
當我放下相對論,穿上登山鞋走出戶外的時候,肯定沒想到多年以後,我會真的放下科學研究的工作,投身山林運動當中。不過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這已經不再是選擇題,而是用生命探索大自然的一體兩面而已。
Photo credit: J.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