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儲存!

太陽系群山(四):難道希臘眾神是火星人?

by

太陽系最高的山,是火星的「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她的「海拔高度」達到驚人的 21.2 公里,超過珠穆朗瑪峰的兩倍!

「可是火星又沒有海洋,要怎麼定義海拔高度呢?」

還記得之前介紹珠穆朗瑪峰的時候,提到海拔高度是透過一個假想的「大地水準面」來作為量測山峰高度的基礎,而同樣的手段也可以用在沒有海洋的行星上唷!只不過為了避免字面上的混淆,這裡我們改以「標高」來稱呼。

大家可能會想:「喔。最高就最高呀,那又怎麼樣?」

可是為什麼呢?火星比地球還要小顆(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為什麼反而擁有比較高的山呢?這個現象背後牽涉的原因,可能比大家想像的還要豐富很多,而這不外乎可以分為兩個思考的方向,就是山如何長高(造山運動),又會怎樣變矮(侵蝕)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火星沒有板塊運動。

居住在位於板塊交界處的台灣,我們對於板塊運動帶來的影響都非常熟悉,除了經常發生地震外,陸地的移動幅度也相當大,達到每年數公分的規模,並且伴隨相當劇烈的造山運動。以玉山為例,在 2003 至 2016 這十三年間,就長高了 63 公分之多。

然而,火星地殼並不像地球破裂成許多板塊,並且互相擠壓產生堅硬的變質岩,也不會直接導致陡峭的地形;主要都是由於流動性高的玄武岩漿噴發,形成地勢極緩,覆蓋面積極大的火山。以這次介紹的奧林帕斯山來說,山體寬達 650 公里,坡度普遍小於 5 度,甚至符合台灣高速公路建設的最大坡度標準了!

不僅如此,由於火星的地殼不會飄移,因此岩漿噴發的點是固定的,使得火山岩得以不斷往高處堆積;對比地球上的火山熱點,會由於板塊移動而在地表形成火山鏈,而不是單一座高山,其中最知名的包含夏威夷群島/海嶺,以及天皇海山列等等。

極為緩和,不易崩塌的地勢,再加上固定的火山噴發點,都是造就火星高山不可或缺的原因。

除了地殼結構的因素,火星因為質量比地球小,表面的引力也比地球弱(約為地表百分之四十),物質更容易往高處堆疊;同時,由於火星表面沒有穩定的液態物質流動,大氣壓力也比地表低得多(高山上甚至不到千分之一),即便擁有相對劇烈的天氣現象,侵蝕能力通常也遠比不上地球。

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要回來問一個老問題:「火星的奧林帕斯山真的是太陽系『最高』的山嗎?」

案情,並不單純……

【以下題外話】

夜空中點點繁星,總帶給人們無盡想像,規律且恆常的宇宙,更啟發無數文明輝煌,成為世代人貫徹一生的信仰。其實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就已經意識到宇宙並非永恆不變,而是有一個「混沌」為起點,例如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蓋亞,就誕生於太初混沌當中。

說到希臘神話,想必大家聽過天神宙斯,祂是蓋亞的其中一個孫子。傳說中,由宙斯統領的第三代眾神就居住在奧林帕斯山。

不過……是希臘的奧林帕斯山,不是火星的奧林帕斯山。